人生是什么?人生是亲人一个一个离开我们的日子。这话伤感,却是人生的现实。我们人类使用的器物何尝不是如此,再好的东西也有它的寿命。我们留恋传统摄影,却无法阻挡它的渐行渐远。不过我认为传统摄影如果有什么机种能长存下去的话,那就是大画幅相机。 很少有人意识到,大画幅是品牌最多,最复杂的相机。135相机看似热闹,其实就那么几个厂家,十来个品牌;而大画幅仅木制品就可以找出许多个品牌来。因为技术门槛较低,用手工制作一台大画幅相机就可以确立一个品牌。 通常大画幅是指4X5以上的画幅,最常用的是4X5,8X10,另外还有5X7,11X14,12X20,16X20,20X24等画幅。史上有一台叫姆玛的大画幅相机,得用梯子才能爬上去,要20个人协作才能完成拍摄。不过它只被用过一次------用来为一台火车留影。这些前人真是有趣,照大家伙就用大相机,好在是照火车,要是照大山该如何处之? 大画幅相机所以能在数字时代生存下去,是因为它的制作相对简单,基本上是前后各一个连接板,中间一个皮腔就成了,完全可以手工完成。目前最贵的大画幅相机,就是手工制作的,而且是木头的。奥地利生产的“莲花”相机,被喻为木制相机中的劳斯莱斯。要买这种相机,用户得提前半年定货,最贵的单机得八万元左右。日本还有人用极其昂贵的黑檀木为材料制作大画幅相机,其价格也是极其昂贵。 看似原始的大画幅相机,其制作却的最符合工业精神的。与135,120相机各厂家生产的相机自设门槛,无法通用不同,大画幅是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相机,各品牌的镜头,后背大多可通用。这好比用海鸥DF机身,不妨装个徕卡镜头用用,你说爽不爽,其模块化的结构,使得同品牌的相机可以不断扩展,从4X5升级为8X10,旧款升级为新款,低一级型号升级为更高级型号,只要换部分组件就行了。这也是大画幅魅力常在的原因之一。玩大画幅如同玩积木,搭建高手可以玩出无数种组合,因而极少浪费。 大画幅与135,120相机比,不仅仅是影象品质占优势,如果只这一条,它存在的价值就值得考虑,因为135,120相机的画面影象品质多数时候也足够用了。大画幅最突出的优势是可以移轴,虽然135相机也可用移轴镜头实现移轴,但与大画幅比只能算小儿科。 大画幅是结构最简单,使用最复杂,性能最强大的相机。比如说我们要把墙上的一面镜子拍得不变形,用普通相机,摄影者和相机都会反映在镜中,而用大画幅,则可以把相机架在旁边将镜子移进画面来。用普通相机翻拍要避开反光是件头痛的事;用大画幅则轻而易举。拍建筑常常会碰到障碍物,如电线杆,用这一功能就可以绕过去。建筑摄影要求横平竖直,普通相机得站在面对大楼正中的位置才能实现,而这一位置多数时候是无法“生根”的;用大画幅就站在地面,也可以通过俯仰拍出毫无倾斜的线条。要把处在纵深位置的A点B点都拍得同样清晰,普通相机只能靠收小光圈来完成,而收小光圈获得的清晰度是值得怀疑的,也是有限的;大画幅只用摇摆就可以把处在不同位置的两个点拍在同一焦点上。这些都是其他相机无法完成的任务。 大画幅是目前唯一还在用木头制作的相机,多数是双轨折叠式的,关上和打开,像百变金刚一样。双轨相机是外型变化最大的相机,关着是一个方盒子,打开像个小火车,我还真见过做的和火车头外观一样的大画幅相机。因制作工匠,用料,品牌不同,木制相机差异很大,这也是木制相机有趣的地方,你无论用哪一部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金属相机也有仿制这种结构的,如德国的林哈夫特艺,日本的骑士折叠机等,这类相机在精度和强度上要比木相机好,而且更为小巧。现在很难想象,这类相机最初叫新闻镜箱,是设计给新闻记者用的,如美国摄影家维吉(Weegee)抓拍街头百态,就是用的这类相机。美国摄影家乔罗森塔尔拍摄的二战经典照片《国旗插在硫磺岛上》也是用的这种相机。当初这类相机属便携相机,而今这类相机主要是给既想用大画幅又想轻便点的风光摄影师用。双轨相机的轨道虽多,却都是脱轨相机。所谓脱轨并不是说相机会从轨道上掉下来,而是移轴后,光轴发生变化,焦点会偏移,摄影师要反复调整相机的前后框架才能获得清晰焦点。 真正代表金属大画幅相机特色的是一种单轨相机,它在外观上已经完全脱离了木制相机的桎 。在这种金属制作的相机中,存在三种结构 U字形,L字形,呆字形。 U形结构看似复杂,到处是钮,其实它是这几种结构中制作难度最低的机种,也是早期金属大画幅普遍使用的结构。这种结构较稳固,与双轨相机一样,移轴后会脱轨。这是一种看着复杂,使用也复杂的相机。 L形是可调整幅度最大的机种。由于存在力臂,L臂必须做得很粗大,所以重量是个扰人的问题,这类相机多数是半脱轨相机。 呆字形,从力学结构上考量,是结构最合理,最稳定的相机,可以完全实现不脱轨。仙娜的P2就是这种结构,它是该品牌创始人儿子设计的。仙娜P2相机的机械设计特别优秀,采用了非对称旋转框架和弓形摇摆机构,可以迅速找出符合莎姆定律的角度,往往一次调整就可以到位,浑称“一把清”。判断一台大画幅相机是否是不脱轨的看看它有无弓形摇摆机构是个好办法。 大画幅相机一直是电子化程度最低的相机,基本没有电子设置,只有仙娜的E系列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尝试,其实就是将P2相机与电脑连接,通过电脑计算寻找清晰平面的位置,但因价格高和移动困难,产量并不大。大画幅已经够笨重的了,再加上外加电脑,其繁复与沉重可想而知。而且要学会操控这样的大画幅的摄影师也是一大障碍。 现在,一些制造数码后背的厂家开发出可以用在大画幅机身上是数码后背,但离真正的大画幅还有很大的距离。为了对应数码浪潮,大画幅厂家也开发出专门用于数码后背的相机。如仙娜的P3林哈夫的M679cc,禄来的X—ACT—D,但都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大画幅相机,其画幅只相当120的645相机画幅,应该算中画幅的移轴相机比较准确。就是将来,我想也难有8X10画幅的数码后背出项。不谈光学系统和成本,仅就画幅面积而言,8X10的面积是135全画幅的50倍,就按现在135全画幅1600万像素计算,按一次快门,大画幅相机也会有8亿像素生成,我们用什么来储存这些影象?一张8X10的底片不过一张16开纸那么大,一个8亿像素的RAW文件的多大我没算过,反正要存这么一个文件和打开这么一张图片都不是件易事。 数码相机显然是人类制造史上最复杂最精密的相机,然而它也是最容易老去的相机。传统相机可以用几十年,你还爱不释手,数码相机用上三年就老态龙钟了。传统相机中,大画幅最简单,135最复杂,最先被淘汰的却是135相机,这也许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这一哲学命题:“简单的就是最好的。”真所谓:简单是福,机锋尽藏反安泰。(转载自2007年4月摄影世界)
|